檀润华


l1958年出生、男、工学博士(浙江大学机电工程),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终身名誉主任,河北省工程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

l曾任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人大常委、河北省政协常委、河北省政府参事、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河北省委副主委。

学术兼职

l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计算机辅助创新组织(WG5.4)副主席、创新方法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技术创新方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TRIZ研究会理事长、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

l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编委、《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委、《机械设计》编委、《工程设计学报》编委。

l广东省创新方法智库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技术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lC-TRIZ/TRIZ、技术创新过程与方法、创新设计等。

科研项目

l主持完成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项目子项1项、国家支撑计划1项、863计划2项、创新方法工作专项4项、国家自然基金8项、河北省及天津市项目多项。各级地方政府及中船重工、中信重工、航天五院、华北油田、中车-唐车、锐捷网络、河钢、包钢等企业横向课题多项。

l部分项目为:

1.Open Innovation Platform for University-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new product, business and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Erasmus+ Programme of the European Union2015-3083/001-0012015.10-2018.109.22万欧元/98万欧元,河北工业大学为7所联合申报高校之一,子项负责人。

2.国家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和考核机制设计,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工作性任务,2017ZG—0042017.11-2018.6

3.提高我国船舶制造自主设计能力的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我国产品自主设计能力的共性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子项),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子课题,2010 - 2011

4.面向原始创新的模糊前端及概念设计系统化方法研究,863计划,2006AA04Z1092006.12-2008.12

5.自主版权三维CADERP软件在离散型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863计划,2002AA53002002.9-2004.8

6.支持产品技术突变性创新的方法集成研究、工具开发及企业示范应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13IM0304002013.12-2016.05

7.技术创新方法基地支撑技术及其企业应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11IM010200,,2011.10-2014.9

8.创新方法培训及技术创新方法研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09IM0207002009.11-2011.7

9.多技术创新方法集成理论与应用研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2008IM0301002008.12-2010.5

10.机遇驱动的机械产品突破性创新设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751592017.1-2020.12

11.机械产品突破性概念创新设计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51532013.01-2016.12

12.基于TRIZ的破坏性技术事前产生原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72050 ,2010.1-2012.12

13.面向模糊前端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设想产生系统化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6750592007.1-2009.12

14.基于FUSION界面模型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5045,2004.1-2006.12

15.产品进化过程驱动的概念设计过程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50252002

16.基于TRIZ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方法应用示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18241837G2018-2020

研究成果

l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其他奖励5项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项;2016年获TRIZ领域国际奖阿奇舒勒勋章出版创新方法著作11,申请发明专利164,已发表论文508

1.主要理论研究成果

Ø构建了面向中国企业创新需求的发明过程解决理论:C-TRIZ。该理论是以前苏联的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基础,面对国内区域与企业培养创新工程师及同时产出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的要求,所构建的新一代技术创新方法。该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为敏捷发明过程,并由11类敏捷发明过程构成。特别适用于企业技术升级及颠覆性创新的需求、3-4级创新工程师培养。

Ø创建并实践了一种全新的推广应用模式——批量“创新工程师-发明”模式。该模式由七个阶段构成,即遴选企业、企业遴选工程师、基础理论学习、发现工程、理论提升学习、工程难题研究与解决总结答辩。该模式有三个特征:一是时间长,一般需要8个月至1年的时间;二是以TRIZ项目为载体,工程难题或课题是一类TRIZ项目,工程师必须根据所学习的TRIZ基本概念与方法,重新审视企业的工程实践,独立发现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形成领域发明,即新技术;三是创造企业创新机遇,即第7个阶段不仅是答辩,企业管理层应对所有产出成果评估,选定若干领域发明并使之成为企业创新机遇,即配置资源,继续推进项目的后续开发,最终产出新产品或新工艺并实现创新。

2.主要论文

ØYafan Dong, Runhua Tan通讯作者, Peng Zhang, Qingjin Peng, Peng Shao. Product redesign using functional backtrack with digital twin[J].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49 (2021) 101361

ØKang Wang, Runhua Tan通讯作者), Qingjin Peng , Fanfan Wang , Peng Shao. A holistic method of complex product development based on a neural network-aided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system[J].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49 (2021) 101294

ØKang Wang, Runhua Tan(通讯作者), Qingjin Peng, Yindi Sun, Haoyu Li, Jianguang Sun. Radical innovation of product design using an effect solving method[J].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51 (2021) 106970

ØLizhen Jia, Qingjin Peng,Runhua Tan(通讯作者) & Xuehong Zh. Analogical stimuli retrieval approach based on RSBF ontology mode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2019, VOL. 30, NOS. 10–12, 599–624

ØWei Liu, Runhua Tan(通讯作者), Guozhong Cao, Zhengyan Zhang, Siyuan Huang, Limeng Liu. A proposed radical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design ideas at conceptual design stage.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32(2019): 141-152

ØJing Guo, Runhua Tan(通讯作者), Jianguang Sun , Guozhong Cao, Liyan Zhang, An approach for generating design scheme of new market disruptive,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02(2016):302-315

ØRunhua Tan, Jianhong Ma, Fang Liu, Zihui Wei,UXDs-driven conceptual design process model for contradiction solving using CAIs,Computers in Industry,60(2009):584-591

ØRunhua Tan,Eliminating technical obstacles in innovation pipelines using CAIs,Computers In Industry,62(2011):414-422

3.主要著作:

Ø檀润华(著),C-TRIZ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5

Ø李辉、檀润华(著),专利规避设计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Ø檀润华、孙建广(),破坏性技术事前产生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Ø檀润华(编著),TRIZ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Ø檀润华(编著),创新设计—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Ø参编,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Ø参编,中国创新学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Ø主编,创新方法教程(高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ØTan Runhua, Cao Guozhong1,Nodel Leon, Groth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ided Innovation, Springer, 2009

Ø参编,机电产品现代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l培养100多名硕士毕业生、36名博士毕业生及7名博士后。

面向企业技术转移业绩(向企业推广应用C-TRIZ/TRIZ)

l按照批量工程师-发明模式向企业转移技术创新方法。将面向不同企业批量工程师的技术创新方法传授、创新项目选择、研发与咨询服务等技术转移活动与企业主创新过程无缝链接,实现了C-TRIZ/TRIZ向企业的大范围技术转移,使C-TRIZ/TRIZ能辅助批量工程师快速且高成功率的完成发明过程,产出批量发明并实现创新。

l已向2000多家企业实施技术转移。培养了1万名创新工程师,申请了一批发明专利、产生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与新产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接受技术转移方包括区域、大型企业、科研院所:

区域:广东、浙江、天津、河北、内蒙、青海、黑龙江、吉林、陕西等;

大企业:中国中化、中船重工、中信重工、中车-唐车、华北油田、河钢、包钢、三一重工、金风科技、锐捷网络等;

科研院所:航天五院、北京市科学院、河北省科学院、洛耐院等。

l创新方法师资培训。承担了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创新方法师资班培训、中国科协创新方法师资培训、广东省、河南省、河北省、天津市等区域与湖北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部分高校的创新方法师资班培训。

l创新方法普及培训。航天三院、海尔中央研究院、移动通讯中央研究院、一汽轿车、吉利、潍柴动力、宝钢等。

l高端讲座。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浙江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厦门市、青岛市等提供了以TRIZ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方法讲座。

国际学术交流

l19TRIZ国际会议(TRIZCON2017,美国)大会报告

l20届国际TRIZ会议(TRIZCON2018,美国)特邀作C-TRIZ报告

l承办AITRIZCON-II国际会议(2018,中国天津)担任大会主席

l欧洲TRIZ国际会议(TFC2018,法国)大会报告

l10届国际系统化创新会议(英国,2019)特邀报告



Baidu
map